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性别梦推荐】男友在冬夜抱紧她,可她除了冷以外没有任何感觉

无性吸引之声 性别梦GenderDream
2024-11-16

文|茜茜


(本文根据受访人小董的经历而写作)


采访伊始,小董就笑着说自己没有什么故事,可能不适合成为采访对象。


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,笔者不停地发出“我也是!”的感叹。也许你也能从小董的故事中感受到共鸣,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一人。


注:我们正推动将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,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,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。


本文由于首发时间较早,故仍沿用了“无性恋”的表述,请各位读者注意。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。


分手


可能是因为天生敏感,小董觉得自己好像不太喜欢人,很难和别人建立起较深层的联系,也并不喜欢和人社交。


社交会让她觉得累,不如独处来得自在,更不如撸毛茸茸的小动物来得治愈。


在大学之前,小董没有谈过恋爱,在环境的影响下专注于学习。


在大学里,小董经历了目前为止唯一一段浪漫关系。她享受相互试探直到确定心意的过程,也喜欢一起吃饭,一起聊天,一起出去玩。


然而随着关系的深入,对方开始期待更为亲密的接触,而这让她感到不适甚至恶心。


正值北京的冬天,TA们像所有校园情侣一样在宿舍楼下卿卿我我。男友显然很有感觉,小董却只想赶紧上楼,“除了冷以外没有任何感觉”。


北京冬天宿舍楼下。图片由受访人提供


她开始怀疑,虽然自己和男友互相喜欢,但是“我的喜欢和他的喜欢好像不太一样”。


面对男友能不能开房的试探,小董虽然没有直接拒绝,但内心非常抗拒,又不知道该怎样沟通,只能用“不是一类人”这样模糊的理由搪塞。


三个月后,TA们最终分手了。


探索


这三个月的感情经历,被小董评价为“尴尬”“失败”。


在此之后,小董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恋。她觉得和女性朋友相处很舒服,似乎可以和她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。


她看了很多有名的女同性恋电影,也能欣赏其中美貌的女性角色和她们之间的感情。但与这些电影中的角色不同,她发现自己对女性的身体也没有性冲动。


在这一过程中,小董看到了《马男波杰克》,并被Todd这个角色吸引。


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“无性恋”这一概念,并且在剧集里看到无性恋角色。


她觉得很震撼,也很有共鸣,完全能够理解Todd喜欢他的女友但是不想和她发生关系的想法。


她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,自己可能不是同性恋,而是无性恋。


Todd(图右)。图片来自网络


后来,她又在豆瓣上刷到了无性恋小组,其中一些心路历程的分享让她觉得很有共鸣,很快她就接受了无性恋的身份认同。


“我不是一个人!”小董觉得,即使只是隔着网线知道有这样一群人,也足够让她觉得快乐和有归属感。


但她也强调无性恋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,因此希望社群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无性恋,“成为无性恋群体的快乐老家”。


女权


目前,小董认同为双性浪漫倾向无性恋者,同时也认同为女权主义者。她同意女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接纳了自己的无性恋身份。


作为一位顺性别女性,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感受到了由性别带来的不公平。


“从小被别人说女生应该听话、温柔、不要有野心、读书读那么好有什么用、还不是要嫁人……这些话让我很不舒服。”


她也注意到了身边和新闻中许许多多女性的遭遇——不仅是职场和家庭中的歧视,还有大量性侵和暴力事件。


这些进一步促使她支持性别平权,反对性别定型观念。


她甚至觉得在男权社会里,一个女性就应该是天然的女权主义者——“她看到和体验到女性遭到不公待遇,很难不会心痛”。


在大二的时候,小董读了上野千鹤子老师的《厌女》,“觉得豁然开朗”,为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找到了专业合理的解释。


由此,她开始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女权主义理论。


《厌女》(图左)和上野千鹤子(图右)。图片来自网络


小董支持女性的生育权、堕胎权、受教育权、薪资平等和产假,认为这些是女性应有的基本权利。


她也认为婚姻制度是男权社会的产物,对女性是不利的。


她发现身边的很多直女朋友似乎认为结婚、座暧、生孩子是很自然的,但单身的女性朋友也都过得很开心。


女性并不必然需要男性,不必然需要结婚、座暧、生孩子。这让她更能接纳自己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排斥。


出柜


小董还没有向大多数人出柜,也并没有这样的打算,“目前还挺安于现状的”。


她和一些亲密的朋友们提起过,TA们都很能理解;也有不了解情况的人怀疑她是同性恋,但她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想法。


唯一让她比较担心的是父母。


小董目前正在英国,硕士毕业后希望能留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。她知道自己还年轻,又缺乏社会经验,因此经常被父母当成小孩看。


她曾对父母表达过不想结婚的希望。他们一边说着“不找就不找”“你开心就好”,但又似乎并不当真,依然希望她能“正常”地结婚生子——“你以后就不会这么想了”。


她很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:一个人在国外生活,还没遇到催婚和相亲的烦恼,身边的大部分人也不会探听婚恋状况和其他隐私。


她在英国第一次认识跨儿朋友,也交到了更多酷儿朋友,切身感受到这里更为自由的环境,也很喜欢这种相对疏离的人际相处模式。


但她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恐怕难以长久:尽管现在支持她在当地工作,父母终究会希望作为独生女的她回国;随着她年龄的增长,父母也可能难以接受她始终独身。


受访人小董。图片由本人提供


小董正忙于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长期留在英国,但也并不排除改变想法的可能性。


就像她认同为双性浪漫倾向无性恋者,但也接受性取向是流动的,之后会有变化的可能性。


也许她会和好朋友一起生活直到年老,也许她会遇到让她心动的伴侣。无论如何,祝愿她像Todd一样,“一直是一个自由自在没啥烦恼的快乐娃”。


END


推荐阅读

为什么我认为“恐无”已然存在?

播客:关于爱情和浪漫关系的一场对谈

反对言语性骚扰:不只是“说说而已”,而是一种暴力

《无法相恋的两人》:关于家人的另一种设想


“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”

从异性恋到同性恋再到无性吸引:一位性别酷儿的性向探索

TA是无性吸引者,也是无性别者

无性吸引酷儿是一场身份解放


“不是所有人都想谈恋爱的,单身无罪”

灰色性向的她,爱上了不喜欢女生的他

对我来说,“男朋友”更像是一种外界给予的定义

一个认真考虑放弃浪漫关系的人


扮演有性吸引者的他,并不知道这样是在伤害自己

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(上)

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(下)

一位视障无浪漫倾向者的人生旅途



无性吸引之声

关于无性吸引(无性恋)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性别梦GenderDream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